脾動脈瘤有什麼癥狀嗎?
脾動脈瘤是腹部第三大最常見的動脈瘤,也是影響內臟器官的最常見類型。脾臟是構成免疫系統一部分的腹部器官。它有一條大動脈供血。當該動脈的一部分由於其壁薄弱而膨脹或變寬時,就會形成動脈瘤。其他更常見的腹腔內動脈瘤累及主動脈和髂動脈。
脾動脈瘤有什麼癥狀嗎?
最初,大多數患者沒有任何癥狀,脾動脈瘤可能在影像學上偶然診斷出來。然而,一些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痛。在一些患者中,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動脈瘤破裂。
體格檢查可能正常,但一些醫生在聽診時注意到腹部雜音。
其他可能的體征和癥狀可能包括:
-
隱約的腹痛和噁心/嘔吐。
-
影響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
-
腹部左側的劇烈疼痛可能是由於動脈瘤的急性擴張或破裂所致。
-
腹脹、休克和死亡可能由於腹膜破裂而發生。
-
在高達 30% 的病例中,可能會發生雙破裂,這意味著動脈瘤破裂到較小的囊中,然後是腹膜內破裂。
-
累及脾靜脈、胃腸道或胰管的破裂。
原因和風險因素
可能的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肝硬化引起的門靜脈高壓症和妊娠。多產和妊娠相關的激素效應以及門靜脈高壓症被認為會導致脾動脈薄弱壁擴張。
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缺陷,例如漿果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胰腺炎等獲得性疾病和中毒原因也可能導致動脈壁損傷。
風險因素
脾動脈瘤在女性中更為常見,尤其是在50歲左右的患者中。其他增加患病風險的因素包括:
-
多胎妊娠
-
狼瘡
-
胰腺炎
-
結節性多動脈炎
-
外傷
脾動脈瘤的診斷
先進的腹部成像技術使醫生在過去幾年中能夠診斷出更多病例。大多數病例是無關疾病的腹部影像學檢查的偶然發現。X 線平片的典型表現包括左上腹鈣化環。
脾動脈瘤的治療方案
對於動脈瘤直徑至少 2 cm 的患者,建議進行血管內治療。大動脈瘤的治療可能包括彈簧圈栓塞術。
無論大小,手術干預都適用於快速增加的動脈瘤、癥狀性動脈瘤、肝硬化和絕經前婦女存在動脈瘤。
治療方案包括:
-
血管內或導管技術,微創但效果最佳。由於脾血供應豐富,因此可以耐受阻塞脾主動脈。治療包括將鋼或鉑線圈放入動脈以阻塞動脈瘤部分。線圈通過導管引入並擾亂動脈中的血流,導致血栓形成。
-
另一種選擇是植入一個支架,排除流向動脈瘤的血流,並將其引導通過支架。該技術涉及通過手腕或腹股溝建立動脈通路。恢復很快,大多數患者能夠在一天后回家。使用這些技術時,晚期失敗的風險很小,但持續觀察很重要。
-
可以進行傳統的手術,用夾子或結紮線閉合動脈。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脾切除術(切除脾臟),特別是如果動脈瘤非常靠近脾臟。這些手術可以通過傳統的腹部切口或通過微創手術、使用非常小的切口和腹腔鏡檢查來進行。與接受微創手術的患者相比,傳統手術的患者通常住院時間略長,恢復時間也更長。
脾動脈瘤的破裂風險
破裂的風險相對較小 (6%),但當破裂時,死亡率很高 (36%)。無癥狀且直徑小於 2 cm 的脾動脈瘤自發性破裂很少見,尤其是在沒有危險因素的患者中。建議隨訪一年,但如果存在其他醫療風險,則可以延長隨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