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性取向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具體而直接的,但一個人的性取向肯定不是其中之一。性是我們性格中一個非常多樣化、親密和個人化的方面。對於某些人來說,能夠準確識別哪種類型的性偏好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慾望的類別會有所説明。儘管有些人拒絕任何類型的標籤,但其他人發現能夠認同某些群體和社區是令人欣慰的。
不同的性行為概述
可以根據人們的性和浪漫偏好將他們分為不同類型的性行為。以下是更多相關信息:
1. 單性戀取向
單性戀取向是描述只被一種性別吸引的人的術語,其中包括:
同性戀 – 通常指對其他男性有性吸引力的男性,但也可以指所有對同性成員有吸引力的人。同性戀這個詞也在這種情況下被使用,但今天普遍認為它更像是一個醫學術語,應該從普遍使用中退出。
女同性戀 – 專門被其他女性吸引的女性的特定術語。
異性戀 – 也稱為異性戀,完全被異性吸引的人被描述為異性,即被女性吸引的男人和被男性吸引的女人。
2. 多性戀取向
多性戀取向是跨多種性別的性行為的空白術語,包括:
雙性戀 – 雙性戀者可以以平等的方式被自己性別和異性的人所吸引。
泛性戀 – 泛性戀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一個人無論性別如何,都發現一個人的吸引力,選擇對一個人的其他元素感興趣,無論他們的性別如何。有時也被稱為全性戀。
酷兒 – 與泛性戀類似,自認為是酷兒的人會被所有性別的人所吸引,包括跨性別者,儘管這個詞目前被 LGBT 社區重新使用,但有些人仍然認為它是冒犯性的。
3. 無性取向
無性戀 - 一個可以分配給對任何性別的人都沒有任何性吸引力的人的術語。重要的是要注意,無性戀確實是一種性行為,不要與獨身混淆,因為獨身是一種故意選擇不從事性活動,而不是自然的不參與性行為的傾向。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無性戀者都沒有性行為,全球許多無性戀者選擇與他們所愛的伴侶發生性行為,只是性吸引力和性快感並不適合他們個人。
灰色無性戀 – 一個術語,用於描述一個人認為自己的性取向介於性吸引力和完全無性戀之間的某個範圍。
半性戀 – 半性戀是指不一定對一個人產生主要性吸引力,但在形成密切的個人紐帶后可能會經歷次要性吸引的個體。
性別認同和表達
性別可以是複雜和多方面的,在大多數西方文化中,在談論性別時,一個人的兩個不同的方面被混為一談。以下是有關不同性取向和性別表達的更多資訊:
生物性別 – 這是指科學解剖學,例如染色體、激素和一個人在子宮內形成並與生俱來的生殖器。
性別認同 – 這是一個更心理的方面,個人是男人、女人、兩者都不是或兩者兼而有之的感覺。這完全是一個人覺得自己真正是誰的內在感覺,而這並不總是與生理性別相匹配。或者,一個認同為某種性別的人根本不會覺得自己隸屬於任何性別。
雙性人 – 生物性別特徵與其指定性別不匹配的人。在過去,這樣的人被稱為雌雄同體,但現在這個詞被認為已經過時且具有冒犯性。
跨性別者 – 這是一個總稱,描述了一系列不覺得自己屬於自己生理性別的人。跨性別者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決定接受醫療程式,以使他們的身體與他們內心的感受保持一致;但儘管如此,無論他們是否接受過任何手術,他們仍然是跨性別者。
雙靈 –這是指第一民族、因紐特人或梅蒂斯人,他們的性別被認為包括女性和男性方面,並且不是異性戀。這些人在文化上被認為受到造物主的祝福。
觀看此視頻以瞭解不同性取向的更多解釋:
我怎麼知道我的性身份?
問問自己
雖然您確實可以找到具有不同性取向和偏好的人,但您是唯一可以真正定義您的性身份的人。誠實地檢查你的感受,並問自己幾個問題。答案可以幫助確定:
是什麼吸引你不同的人?
你通常關注什麼樣的性幻想?
什麼類型的身體、行為和色情最能引起你的興趣?
你認為如果你有同性接觸,你會喜歡嗎?你想再做一次嗎?
試用金賽量表
金賽量表由美國生物學家亞瑟·金賽 (Arthur Kinsey) 於 1948 年開發,它試圖根據個人的特定性取向對個人進行分類。這是一份問題清單,詢問您有關性和浪漫偏好的問題,您回答這些問題的目標是獲得 1 到 6 的數位,然後將您置於創建的量表上。數位 1 表示完全的異性戀,數位 6 表示完全的同性戀,這兩個數位介於兩者之間,分別分配給在問答中表現出不那麼直接的性取向的個人。
注意: 儘管有些人批評金賽量表過於簡單化,但毫無疑問,它是一個有趣的指標,表明一個人在人類不同性取向的巨大光譜中處於什麼位置。它可以是流動的,會隨著年齡和生活經歷而變化,但重要的是要記住,沒有一種類型的性行為比另一種類型更 “正確 ”或 “正確”。無論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等,所有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性取向,並在性取向面前自由安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