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發作后的飲食
心臟病發作后,需要改變許多生活方式,以防止併發症並降低未來發作的風險。心臟病發作后,服用處方藥、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避免壓力和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必不可少的。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會使您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更大,因此養成健康的習慣非常重要。
應避免的食物
1. 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導致血液中壞膽固醇水準升高,從而堵塞和阻塞動脈。每日脂肪攝入量不應超過總熱量攝入量的 7%。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的物品包括休閒食品,如微波爐爆米花、烘焙食品、植物起酥油、冷凍披薩、冷藏麵團產品,如餅乾和肉桂卷、速食、棒狀人造黃油、咖啡奶精、紅肉、帶皮雞肉和即食糖霜。許多植物性食物富含不飽和脂肪,例如棕櫚油和椰子油。
預包裝和加工食品的脂肪含量特別高。有時標籤可能會令人困惑,因此請仔細閱讀它們並避免使用任何含有部分氫化脂肪的東西,因為這些實際上是反式脂肪。
2. 高鹽和高糖的食物
保持正常的血壓和血糖水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對於心臟病發作后的順利恢復至關重要。鹽攝入量增加會導致血壓升高,這可能對心臟健康有害。建議的每日鈉攝入量不應超過 2300 毫克,如果存在風險因素,則應將其限制在 1500 毫克。盡量避免在食物中加入額外的鹽,而是用香草調味。限制薯片、椒鹽卷餅、鹹堅果和高鈉加工食品的攝入量。
心臟病發作后的飲食也應低精製糖,以避免體重增加和血糖水準紊亂。遠離甜點、碳酸飲料、蛋糕和糖果。
3. 高膽固醇食物
眾所周知,膽固醇是堵塞和阻塞動脈的罪魁禍首之一。心臟病發作后,每日膽固醇攝入量不應超過 300 毫克。雞蛋、黃油、乳製品、乳酪和肉類中的膽固醇含量很高,尤其是肝臟等器官肉。
吃的食物
心臟病發作后的飲食不一定很無聊,有很多美味和營養的選擇可供選擇。
1. 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的健康益處是毋庸置疑的。它們富含鉀,鉀在維持血壓和對抗鈉的副作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漿果、蘋果和梨可以促進心臟健康,並可以降低中風等併發症的風險。胡蘿蔔、綠葉蔬菜、西紅柿和甜椒含有大量抗氧化劑,有助於恢復。嘗試吃水果和蔬菜,並在每餐中加入它們。
2. 含有健康脂肪的食物
應該減少脂肪,但不能完全排除。有許多脂肪對健康有益。這些健康脂肪是不飽和脂肪,存在於鮭魚、金槍魚和鯡魚等油性魚類中。它們富含 omega-3 脂肪酸,可以降低對血管進一步損傷的風險。橄欖油和菜籽油等單不飽和脂肪也屬於健康脂肪。
3. 黑巧克力
最新研究證明,黑巧克力對您的心臟有益。它們含有類黃酮,可減輕炎症並可以降低血壓。盡量避免牛奶巧克力,並含有 60-70% 的可哥品種。
4. 大豆
豆腐和豆漿是由大豆製成的,是蛋白質的極好來源,沒有額外的壞脂肪。它們還含有纖維、維生素和許多其他礦物質,應該成為心臟病發作后飲食的一部分,以降低血壓和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水準。
5. 堅果
杏仁、花生、核桃、開心果和其他堅果含有大量健康脂肪、維生素 E 等維生素和纖維。吃一把堅果是獲取大量對心臟健康有益的營養的好方法。但你最好避免鹹堅果。
6. 綠茶
飲用綠茶可以將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 20%。它與許多健康益處有關,例如改善大腦功能、降低患癌症的風險和促進心臟健康。它還含有零卡路里,並且富含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恢復。
7. 全穀物
全穀物絕對比精製的要好。它們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纖維。它們可以説明降低血壓並改善整體心臟健康。要在心臟病發作后的飲食中加入這些,您可以:
將精製期權與全穀物品種互換
嘗試全麥麵包和義大利面,並選擇高纖維穀物
更健康的烹飪方式
用少量脂肪烹飪可能具有挑戰性,但您可以使用以下烹飪方法而不是油炸來製作令人垂涎的菜餚:
偷獵
蒸
炒
烘
使用微波爐
製作砂鍋菜
盡量遠離黃油、奶油和乳酪醬汁。選擇其他香料和香草,如檸檬汁、大蒜或生薑來增加風味。
改變生活方式以避免心臟病發作
1. 注意你的份量
重要的不僅僅是你吃什麼,食物的數量也非常重要。為了在心臟病發作后保持身體健康,您應該小心食物的份量。嘗試熟悉每餐中的卡路里量,並注意一天需要消耗多少。
2. 保持活躍
每周 5 天進行半小時的體育鍛煉是必不可少的。您可以慢跑、散步或進行您的健身水平允許的任何運動。慢慢開始,逐漸建立起來。如果您很難鍛煉 30 分鐘,您可以進行兩次訓練,每次 15 分鐘。在開始任何劇烈運動方案之前,請與您的醫生討論。
3. 遠離壓力
壓力可能是最大的敵人,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管理以更好地控制血壓和整體健康情況。我們無法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但深呼吸、瑜伽和冥想等某些技巧可以説明控制壓力。
4. 充足的睡眠
身體在我們睡覺時會自我修復,所以為了更快地恢復,每晚睡八個小時是必要的。避免在睡前喝咖啡或茶,並遵循睡前習慣。避免在床上使用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小工具。
注意:如果您患有糖尿病,在心臟病發作后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以使您的血糖水平和血壓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從而避免未來任何發作更為重要。